“想要免费的游戏皮肤和游戏道具吗?”
“等级追不上别人?没关系,可以找代练帮你给打上去!”
“你的账号涉嫌未成年人违规已被冻结,转账X元即可解冻,再也不用担心游戏时间不够了!”
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持续发展与广泛普及,网络游戏因其互动性、沉浸性、仿真性强,对青少年产生极强的吸引力。但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,自控能力相对较弱,除了要避免沉迷网络游戏之外,更要警惕一些暗藏在游戏背后的网络诈骗陷阱。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针对毫无防备心理的孩子,以热门游戏为媒介,通过宣传免费代练,免费领取皮肤等方式实施诈骗。由于未成年人防诈、反诈能力不强,往往容易上当受骗。请各位家长朋友们,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金融安全教育,教育他们理性使用网络社交软件,提高辨别真假能力,同时保管好自己的账号密码,以免不法分子有机可乘。本期《睿识小课堂》带着大家来一起辨别下吧。
01.场景一
“错过限量版的皮肤不要紧,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。”小黄正愁上个月错过了限量绝版皮肤,看到这条视频信息后,立马扫描二维码,而后一步步跳转到一网站绑定银行卡支付购买,两小时后,银行卡里的金额不翼而飞。
分析:“免费领取皮肤和游戏道具”就是其中的一种诈骗手段。不法分子在各类短视频平台和论坛中散布类似“扫码领免费游戏道具”的消息,待未成年人扫码进群后,不法分子谎称由于是未成年人,所以需要使用父母的微信进行扫码。待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机扫码后,再运用各种话术诱导未成年人进行付款购买,骗取大额钱款后便立刻失去联系。
02.场景二
小黄:“上学期忙于准备中考,都没有时间打游戏,等级都追不上别人了。”
小孙:“别着急,这有什么,网上有代练,价格不贵,没两天就能帮你把等级打上去。”
小黄听闻后立马去网上搜索代练并支付定金,两天后再登陆游戏账号,发现不但等级发生变化,装备和游戏币也被洗劫一空。
分析:未成年人玩游戏追求等级,不法分子正好利用低价代练引诱未成年上当,骗取其账号密码信息,要求其线下汇款,有的甚至引诱未成年玩家点进虚假交易网站,以此窃取玩家银行卡信息并进行诈骗。
03.场景三
13岁的小金是一名初中生,放假期间用大人手机账号玩网络游戏时,出现防沉迷游戏的提升,要求玩家以注册者信息进行人脸识别才能继续。因大人不在身边,而小金又想玩游戏,在网上搜索解决方法时,看到可以通过购买“解封卡”破解人脸识别的广告。一心想要继续游戏的小金立刻扫描广告中的二维码加了对方,而后被对方诱导多次转账购买“解封卡”。最后发现不但“解封卡”无效,还被骗取数千元。
分析:由于此类诈骗针对未成年人群体,前期诈骗分子多在目标群体活跃性较高的网络社交平台上散布如“XX元即可解锁人脸识别”“加好友免费教学破解人脸识别”等信息,诱导未成年人与其联系,随后以“注册费、解冻费、保证金”等名义诱导玩家向其转账。在玩家付款后,诈骗分子会编造“系统监测到非本人账户”“触发风控账户锁定”“未成年人需交押金”等说辞,利用未成年人大多瞒着父母私下登录游戏、害怕受到责备等心理,不断要求其继续转账支付;部分诈骗分子还可能利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的特点,谎称 “解锁防沉迷系统”需要提供父母的银行卡信息,要求提供账号密码、验证码等,或是发送钓鱼网站引导泄露信息,从而盗取资金。
低价代练、免费皮肤和装备、低价买卖账号等都是游戏诈骗常见的方式,往往要求玩家提供账号密码、转账汇款或引诱玩家点进虚假交易网站,以此窃取玩家银行卡信息并进行诈骗。
对此,家长如何做?
家长尽量不要将身份证号码、电子银行账户和密码、App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交给未成年人;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,来历不明的电话、短信、链接一律不看、不理、不点,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,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、汇款要求,坚决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。
同时,要树立孩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,传输防诈骗知识,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,更不要轻易设置免密支付,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。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、支付宝账号的余额。要培养孩子警惕心和判断力,一旦接到类似要钱、转账的信息及电话务必要提高警惕,有防诈意识,牢记“不听、不信、不汇款”。
(来源:公安相关刑侦网站)